并非是万病皆可艾灸,如不辨阴阳就是害人了

时间:2022-06-05 20:25


  并非是万病皆可灸,清代医家说的特别好,先需辨阴阳,再决定如何处置。年轻人还好,老年人需要谨慎艾灸,阴虚过盛者则易中风。祝由、针、灸、药,都有其自身优势,以为一种方式可治百病就偏了。

  清代赵晴的医学著作《存存斋医话稿》说:

  古圣人治病之法,针灸为先,灵素所论,多为针灸而设。今时治病,用针者极少,用灸者尚多,但病非一概可灸也。大抵脉沉迟,阳气陷下者最宜,若阳盛阴虚者,断不宜灸。

  仲圣伤寒论云:“微数之脉,慎不可灸,因火为邪,则为烦热,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,火气虽微,内攻有力,焦骨伤筋,血难复也。”脉见微数,则是阴虚而阳炽重,以火力追逐其血,有筋骨焦伤耳。又云:“脉浮热甚,反灸之,此为实,实以虚治,因火而动,必咽燥吐血。”脉浮热甚,阳气实也,反灸之,是阳实以阳虚治,火上加火,咽因火势上逼而枯燥,血随火势上炎而妄行,在所必至矣。

  此二条垂戒,虽在伤寒论中,然不专指伤寒而言,所以不言证而但言脉也。奈何阴虚血热,人甘受痛苦而妄灸,致阴益虚,而阳益炽也。

  吾乡不辨证而妄灸者,妇女居多,缘操是业者,皆女尼村妪之类,易为所惑耳。(不可妄灸之说,他书具载,何用赘言,窃以为告诫之辞,冀人觉悟,再四丁宁,不厌重复,拙稿中类是者颇多,阅者幸弗以剿袭旧说訾之。)



大家还在看
《度人经》 不详 | 道学经典 度人经,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(度人经),是一部道教神学作品。被后世明代《正统道藏》列为开篇经书。号称群经之首、万法之宗、一切法界之源头。是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派的核心经典。 受道家玄学盛行的影响,度人经在道家学者中颇受青睐。从南朝齐严东开始,至唐薛幽栖、李少微、成玄英、张万福,宋陈景元、陈椿荣、萧应叟,元薛季昭、陈观吾、陈致虚,明张宇初,都对《度人经》进行诠解注释。受宋朝崇老尚道的思想影响,宋真宗、宋徽宗更是为《度人经》作序。其中以道家思想盛行的唐宋时代注疏最多,理论也最为精湛。
《正一早晚课》 龙虎山 | 道学经典 道教素以敬天祀祖,修道行教,济世利人为宗旨,道教斋醮科仪的目的是道士通过诵经拜忏,祈祷神明,达到内以解脱生身以来诸多罪过,外以阐扬祖师无上大道。朗诵仙经,可使心与神明相交通,是修道者欲登仙境的阶梯。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不仅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,更是中国道教发源地,历史上藏经丰富,但世道沧桑多有遗失,为了继承道教优良传统,弘扬道教文化,在地方政府宗教部门领导下,龙虎山道教协会对原散落在民间的道经古籍进行了搜集整理,将编成龙虎山道教文化系列丛书陆续发行。这本小册子就是在原《清微启请告歇科》基础上,依据有关道教经书进行了查对增删而辑录成册,并改名《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》,以供海内外道徒信士奉诵。由于我们水平有限,加之时间仓促,错误难免,欢迎同道提出宝贵意见,以便再版时修订。 龙虎山道教协会研究室 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
《伤寒论》 张仲景 | 中医经典 《伤寒论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,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,全书12卷。现今遗存10卷22篇。 张仲景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《伤寒论》,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,名为《金匮要略方论》。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,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。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,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,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,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,张仲景所著的《伤寒论》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,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。
《北斗真经》 不详 | 道学经典 昔日太上老君悲悯众生,是故传此经于祖天师,命祖天师宣说此经,普度众生,救济万民。如今欣逢盛世,道门将兴,因而《北斗真经》颇应普传。 《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》,简称《北斗经》,收于《正统道藏》洞神部本文类。经中称,北斗七星乃造化之枢机,人神之主宰,有回生注死之功,消灾度厄之力。凡人性命五体,悉属本命星官主掌。因而要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,清净身心,焚香诵经,叩拜本命所属星君,广陈供养,自可消除罪业,福寿臻身,远离诸祸。
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 全真教 | 道学经典 《晚课》,全称《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》。该经和《早课》均为道教徒每日必诵的经典。《晚课》是由《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》、《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》、《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》、《诸真宝诰》以及《三皈依》、《供养咒》等经典汇集而成。
0.403831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