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黄养生沙龙: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健康的关系

时间:2024-06-17 17:58

实际上一个人的生命,要真正的去养护它可以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性,一部分是命。什么是性?这个性实际上有点像我们中医所讲的神,《灵源大道歌》中有一句话:神是性兮气是命,神不外驰气自定。那么性是什么?它分为天性、秉性和习性。天性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有的叫元神,有的叫本我,或者高我。这个性是谁来管?神,其实就是那个本来的我们。天性这一块我们今天暂且不聊,我们聊秉性。

这个人性格是这样的,那个人性格是那样的,这是指的性格,但是这性格怎么来的呢?好像一出生就来了。有一句话讲叫前世的习性,今生的秉性。就是你已经在身体里面形成了,比如说这个人就很莽撞,或者说这个人有什么个性。这个就是指秉性,但是这个秉性里面含有的东西是什么呢?就是我们的通常讲的,我们叫情绪。

情绪有五种,就是怒、恨、怨、恼、烦,这五种情绪刚好关联着我们的五脏,怒伤肝,恨伤心、怨伤脾、恼伤肺、烦伤肾。中医讲怒伤肝,这一块我们大家应该都有体会,都知道怒伤肝。但为什么会伤肝?就是当我们念起的时候,无论你是什么念,它已经开始调动我们的五脏六腑的气机了。比如说我们是怒,这一气之下,这个气就会直接顶上去,我们叫肝阳上亢。这种情况有很多案例,比如说有人一生气一下子脑溢血了。还有一个案例就是一位老阿姨是因为生气,头就会时常眩晕。实际上这个头晕与春天的这个气机有关。我们此刻这个季节已经是春分以后,肝气直接上升以后会有几种不同的反应,一种是头晕,还有一种头痛。而这个头痛的是实症,比如说有的人喝完酒之后会头痛,这是气直接顶上头去了。还有一种就是头晕,头晕与头痛有区别,属于不同的实症,但是它是因为阴虚造成的晕,实际上是底下没货(阴不足),顶上去以后都是风。举个例子,比如说我们身体就是一个矿泉水瓶,放满水,它是没有空间的,但如果是半瓶水,那个气就会在上面,那个气顶着就会头晕,这就是虚症。实际上我们的血脉里边血不够了的时候,出现的症状就是晕症,这个晕症如果你再加一把气就容易内中风,或者叫脑溢血,在5月份之前是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,所以春天我们是需要保持自己的心态的。

心血管这个病症,是一下子就发生了吗?不是。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存在,才会在这个时间点发生。比如说一个人已经虚了,然后再熬两个大夜,或者连续上班了48小时。个时候他有可能会发生在胸部,就是呕血,还有一个就是脑血管这块。网上或者大家身边都有案例,我们就不再多提。

然后我们聊恨入心。这个恨为什么会入心,因为是恨是入血了。我们看这个“恨”字,它是一个竖心,代表的是心,右边艮在八卦当中代表的是山,易经云:艮为止,它会停留在心脏这个地方,止代表停下来的意思。而且恨会累积,就是当我们念起的时候,如果达到一定能量级的时候,恨会吸引同样类似的信息。

怨为什么会伤脾呢?我们中医里面有个说法叫“七情”,里面有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。中医说思伤脾,为什么思伤脾?首先是内耗,脾脏是主思的,那在这个过程中,每一个念头起来它是一种网状的形态,这个网状的形态会让这个气机出现滞,使流动变得迟缓,然后化湿就化不动了。我们再看这个怨字,上半部分如果加一横就是死字,死字去掉一横底下加一个心字,所以什么是怨呢?心已经被覆盖在地平面之下了,那里没有阳光,它会一直徘徊过往的事情,虽然我们的身体已经照到了温暖的太阳,但是那颗心还沉浸在昨天的阴暗里,滞留在那进而,所以我们要怨吗?不需要。

再说说恼伤肺。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恼伤肺。实际上恼去掉这个竖心就是囟门,就大家都知道囟门在哪里,恼的特点就是在性格,比如说我跟你有隔阂了?下次你再惹我,我会把之前的只要我能想起来的全给你说一遍。然后等到下次又惹到我了,再把之前的翻过来又说一遍,这就叫脑,会把过往的事情一箩筐翻一遍,只要对镜就给你翻一遍,这种情况就特别容易长东西。我们讲一些东西,负面的东西留在心里,他就会成形,就是中医讲的“阴成形”,所谓“留”者,“瘤”也。但心脏为什么不长东西?因为它光芒最盛,心脏是整个身体是最暖的地方。中医认为凡是长东西的一定和阴有关,就是我们反复徘徊一件事过不去的地方。无寒不凝,无热不长,一生气一鼓荡,就是热,一伤心就是凝,所以这长的东西在一热一凝,或者说一寒一热之下就会长大。

其实每一次的负面情绪,都会在身体里面留存,留有印记。我分享一下我十几年前有一次吐病的经历,我开始翻看自记事起的诸多件事,凡上能想得起来的,我都会翻一遍,每翻一遍就会往外出吐东西。大家也可以回去用这种方式试一下,来讲的课会详细讲这种方法,以供大家参考。我记得当时吐出来这个东西很小,就像玉米的胚芽。我当时在想,我是把早上吃的玉米都吐出来了吗?我就看了一下那个吐出来的黄色的东西,黄色在五行里属土、属脾,所以它出吐出来的东西就是黄色的。当时觉得很神奇,结果我吃饭的时候就特意把那个玉米剥开,看了一下那个胚芽并没有那么黄,它是偏白一点,但是我吐的那个小芽,确实是黄的,其实那个叫痰核,比如说大家可能会看到很多人身上会长一个小肉揪出来,那就是痰核,你把它那个肉一剥开看一下,里面就是黄色的,属于脾土化不了湿,这种大多是因为怨气而形成的,外在的那个小结。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在肺上会有这个问题,但是肺上有这个问题的通常会在头上也会有,比如说头上会长一个胶质瘤等,都跟这个情绪有关。

然后我们说“烦”这个字,大家都知道烦是什么感觉,就是会有点火,对不对。这个火是来自哪里?肾上,但它不是实火,是虚的,直接调上来。通常这个有烦的人,就是在临床当中,他的肾气是不足的,所以才会烦。人们说这个事好烦,搞不定了,这是因为真搞不定,搞不定是因为能量不够,所以他实际上讲的就是这种情况。

那么这个五行当中只有坏的一面吗?在怒、恨、怨、恼、烦里面,当然不是的,它还有相反的一面。那肾脏的这个反面实际上它是志,比如说这个小孩特别有志气,说你长大了要干什么,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,有志气。但是越长大以后越发现不当科学家要先成家了,就是它这个志已经没有那么高远,是因为肾气没有那么充足了。这个志其实它有志向的意思,但是它同时也是代表着一个人的能量。比如说出生年份尾数是1的,1961、1971、1981,如果他出生在夏季,他这个肾脏能量就不是很高,后面会讲到。

这个肺的反面就是义,很豪气,也就是说这个肺的的正向是义,它的反向还有一个,比如占小便宜或者是什么,因为它这个完全跟个人的心性有关,我们在这里边只讲概要,后面会详细讲到,因为这个这个刚刚开始就是我们讲到这个到底怎么样养生护身,讲这个大概。

这个脾呢,它的的正面是信,代表说这个人守信用,你看守信用的那些人,通常他的体型都有点特别,就是很敦厚,有一种可信赖感,这种它会有一个外相出来,这是它的正向。

然后说到心,心的一个正向是“礼”,这个礼其实它不是礼数的礼,好像听上去是这样,但它实际上是代表法则,是说这个人很守道,这个道说的是这个人守原则,守规则。这个礼在古代实际上是这个衣冠楚楚、正襟危坐。

再说到肝脏,肝脏它的反向是“仁”。我们常常说这个人很仁义,不爱生气。仁代表了他这个人的心性,同时这个仁还代表长寿的意思,古人常人说“仁者寿”,如果这个人很仁,他就会长寿。

古代中医还有一个比喻,我们的人体像一个积木,你看我们这是一个身体,实际上我们的父母、兄弟、姐妹等全会在这个身体上有显现,这其中也包括子女。你的身体好不好,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你的外围环境、你的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好不好,完全都在这个身体上,是能看得见的,我们看不见是因为我们不知道,但是知道的人一看就知道,就是你从这个身体就知道你的整个人的生活状态、身体状态,我们身体就像是一本书,一本自然呈现的书。然后在未来当中,如果有机会,我们可以把这个细讲一下。


大家还在看
《度人经》 不详 | 道学经典 度人经,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(度人经),是一部道教神学作品。被后世明代《正统道藏》列为开篇经书。号称群经之首、万法之宗、一切法界之源头。是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派的核心经典。 受道家玄学盛行的影响,度人经在道家学者中颇受青睐。从南朝齐严东开始,至唐薛幽栖、李少微、成玄英、张万福,宋陈景元、陈椿荣、萧应叟,元薛季昭、陈观吾、陈致虚,明张宇初,都对《度人经》进行诠解注释。受宋朝崇老尚道的思想影响,宋真宗、宋徽宗更是为《度人经》作序。其中以道家思想盛行的唐宋时代注疏最多,理论也最为精湛。
《伤寒论》 张仲景 | 中医经典 《伤寒论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,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,全书12卷。现今遗存10卷22篇。 张仲景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《伤寒论》,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,名为《金匮要略方论》。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,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。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,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,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,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,张仲景所著的《伤寒论》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,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。
《正一早晚课》 龙虎山 | 道学经典 道教素以敬天祀祖,修道行教,济世利人为宗旨,道教斋醮科仪的目的是道士通过诵经拜忏,祈祷神明,达到内以解脱生身以来诸多罪过,外以阐扬祖师无上大道。朗诵仙经,可使心与神明相交通,是修道者欲登仙境的阶梯。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不仅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,更是中国道教发源地,历史上藏经丰富,但世道沧桑多有遗失,为了继承道教优良传统,弘扬道教文化,在地方政府宗教部门领导下,龙虎山道教协会对原散落在民间的道经古籍进行了搜集整理,将编成龙虎山道教文化系列丛书陆续发行。这本小册子就是在原《清微启请告歇科》基础上,依据有关道教经书进行了查对增删而辑录成册,并改名《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》,以供海内外道徒信士奉诵。由于我们水平有限,加之时间仓促,错误难免,欢迎同道提出宝贵意见,以便再版时修订。 龙虎山道教协会研究室 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
《北斗真经》 不详 | 道学经典 昔日太上老君悲悯众生,是故传此经于祖天师,命祖天师宣说此经,普度众生,救济万民。如今欣逢盛世,道门将兴,因而《北斗真经》颇应普传。 《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》,简称《北斗经》,收于《正统道藏》洞神部本文类。经中称,北斗七星乃造化之枢机,人神之主宰,有回生注死之功,消灾度厄之力。凡人性命五体,悉属本命星官主掌。因而要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,清净身心,焚香诵经,叩拜本命所属星君,广陈供养,自可消除罪业,福寿臻身,远离诸祸。
《雷霆玉枢宝经》 不详 | 道学经典 经名: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。又名《雷霆玉枢宝经》。撰人不详。约出于北宋末或南宋。经文为雷声普化天尊所说。此神为上天神霄府九辰之一,是总司五雷,普化群生,赏善罚恶之神。经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节。第一节论述“至道”。内称:“道者以诚而人,以默而守,以柔而用。用诚似愚,用默似讷,用柔似拙。夫如是,则可与忘形,可与忘我,可与忘忘”。又曰:“惟其忘而不忘,忘无所忘,无可忘者,卽是至道。”第二节论“气数”。认为人之禀受不同谓之气,智愚清浊谓之数;数系乎命,气系乎天。学道之士若为气数所囿,天命所梏,则不得眞道。经文又述消灾解厄之法。谓凡遇三灾九厄,可依法持诵经文,若默念普化天尊之号,卽有诸神消灾解厄;若归命此经,可以长生。
0.172260s